“科学与中国”院士报告会北京语言大学专场活动举行

  4月20日上午,“科学与中国”20周年院士报告会北京语言大学专场活动在北语逸夫报告厅顺利举行,严加安院士作了题为《我心目中的科学与艺术》的报告,郑志明院士作了题为《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报告。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局长王笃金出席并致辞,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副书记魏晖主持活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语言大学的代表,以及线上平台听众近千人参加了报告会。

  刘利校长在致辞中表示,通识教育是当今大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科学教育是其重要的内容。一直以来,北语一方面保持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特色和优势,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发展相关学科,学科已经覆盖了文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和理学等九个学科门类,建设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对科学知识的探索与追求贯穿在对通识人才培养的整个教学链条当中,这与“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宣讲活动的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理念高度一致。为了鼓励更多国际学生积极探索科学前沿理论、拓展科学知识体系、提升科学素养,希望北语在未来与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共同携手,在以下三个方面共同努力:第一,加强面向中外学生的科学通识教育;第二,建设国际学生科研学术研修基地,设立国际学生科学科研学术研修基地,作为“留学生看中国”的系列课程内容;第三,邀请院士来北语指导学科建设,共同开展交叉型的合作研究。

  中科院学部工作局王笃金局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科学院是国家最高的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设立的最高的学术称号,负载了国家科技创新、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中国科学院的学部由880多位院士组成。长期以来,学部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工作,持续推动国家科学普及和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与中国”由中国科学院发起,中科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主办,20多年来,广大院士专家在资源、能源、空天、海洋、公共安全、生命健康、先进材料、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数千场科普活动,今天走进北京语言大学,为广大师生讲《我心目中的科学与艺术》以及《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科普报告,希望能让大家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促进科学与教育、科学与文学艺术的深度融合。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科技成果能造福人类的前提。

  魏晖副书记在主持中表示,4月20日,谷雨节气,也是第十三个“联合国中文日”,北京语言大学“小联合国”中文周系列活动在今天正式启动。“科学与中国”院士报告会是北京语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在“科学与中国”院士巡讲活动的首度合作,也是“科学与中国”20周年院士报告会首场线下活动,更是“小联合国”中文周系列活动的第一乐章,具有特别的意义。活动的开展在推动学校科学及相关学科发展、促进科学与人文艺术融合、弘扬科学家精神、拓展师生对前沿科技的了解、提升科学素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严加安院士作了题为《我心目中的科学与艺术》的报告。严加安院士从四个方面展开了他的报告:1.大道至简、大美天成;2.科学与艺术的共性;3.科学与艺术的交融;4.艺术的社会功能。严院士首先谈到了“什么是科学和艺术?”,从《辞海》《艺术论》等著作的角度和赫胥黎、李政道两位大家的评论来回答该问题。他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大厦的两大支柱”,又表明了另外一个观点:“大道至简,大美天成”。

  严院士认为,科学和艺术的关系是共性的,首先二者都追求一种普遍性和永恒性,追求“真”和“美”;其次是科学研究和艺术的创造都需要激情;第三是它们有共同的美学准则,其包括“创新性”“境界为先,技术为次”。而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交融的,艺术要科学化,科学要艺术化。

  严院士谈到了自己的业余爱好是诗词和书法,并且分享了自己结合概率统计来创作的诗——《悟道诗》以及写给学生的一首七绝诗还有一首词《玉堂春·丽娃河》;还向参会朋友们展示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和编写的书《数斋随想》。严院士的致辞对参会人员关于“科学与艺术”的认知有很大启发,让我们再次正视和了解“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严加安,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7年获华罗庚数学奖,2010年当选为国际数理统计学会会士(Fellow)。

  郑志明院士作了题为《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的报告,他向听众们详细介绍了区块链到底是什么技术,以及为什么它是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里面的战略性技术。郑院士指出,区块链第一次把网络信息、计算、安全,信息技术的四个方面融为一体、协同考虑,从而保证了信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郑院士总结区块链技术有四类特点:第一,它是可信技术,第二,它是扩张性技术,第三,它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规则技术,第四,它也是优化生产关系、提高生产力的技术。郑院士通过分析信息发展的几个节点指出,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区块链的出现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在国际竞争的背景下,区块链是战略性技术,国家亟需建设高质量自主可控安全的区块链基础设施,用于支撑社会治理和产业生态环境。郑院士通过分析我国债券及债券市场的特点,阐述了区块链的具体应用,即可以通过借助区块链,搭建好平台,重构市场上的信任关系,明确监管职责从而达到各方共赢的效果,形成共享共建共商的体系。这一理论已经得到了充分实践,郑院士以某银行为例指出,该银行在使用该平台后,大大提高了市场的可信度,在效率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郑志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高校数学专业教指委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等职。曾任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二等奖等奖励。因在暗物质数据处理中的贡献,获美国NASA嘉奖。

  两位院士的精彩报告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现场掌声阵阵,北语师生与二位院士进行了互动探讨。“科学与中国”院士报告会取得圆满成功。

上一篇: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一行来北京语言大学调研

下一篇:【直通校庆】讲述中国 亲睦世界——北京语言大学举行60周年校庆发布会暨“小联合国”中文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

报名咨询热线

400-101-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