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在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1银2铜

  “立志明德迎挑战,追光筑梦绘青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于3月26日至28日完成终审决赛,我校《不忘初“芯”——智能多光谱成像芯片》项目荣获二等奖,《天空慧眼——新型机载高精度目标搜索系统》《基于多源图像和激光雷达数据的目标识别技术研究》两个项目荣获三等奖。

  学校在竞赛组织工作中,积极争取政策支持,踏实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严格校赛评审流程,努力营造创新氛围,连续两年蝉联“全国优秀组织奖”。

  大赛自2020年11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历经院赛、校赛和省赛三个阶段,校团委共收到13个学院推荐的258个项目,参赛学生2378人,参与项目指导教师266人。

  在大赛筹备期间,学校团委联合光电工程学院,实践“请进来、走出去”的备赛培训模式,先后开展线下、线上各类培训活动10余次,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和专项指导,同时派出项目指导教师前往具有丰富竞赛经验的省内外高校进行考察学习,不断打磨参赛作品,提升作品质量。

  国赛备赛期间正值疫情防控时期,校团委在保证学生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多次组织团队指导教师和参赛队员召开线上会议,协调各方竞赛资源,全力保障决赛线上终审答辩的顺利进行。正是因为有了校内外专家团队不遗余力地辛勤指导和参赛选手认真勤勉地精雕细琢,最终,我校学子在国赛的赛场上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等奖

  不忘初“芯”——智能多光谱成像芯片

  指导教师:任玉、蔡红星--物理学院

  项目成员:宋晨智、曹龙菲、陈雪娇、张森、孙哲、黄晨、崔洪凡、张嘉豪

  项目简介:不忘初“芯”团队在物理学院蔡红星、任玉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创新设计了光谱成像芯片体系构架,采用与现有CMOS生产兼容的工艺,实现了多光谱和像素级空间分辨率芯片的批量生产。智能多光谱成像芯片结合了CMOS图像传感器和光谱仪的优点,同时具备成像和光谱分析的能力,具有更宽的光谱范围、更多的感光谱段、更高的能量利用率、在成像和物质识别方面超越现有的图像芯片,感光能力较同款RGB芯片提升50%以上。该芯片可以拓展诸多应用场景,如智能手机、智能家电、安防监控、汽车电子、医疗健康、环境监测、航空航天等。目前完成的应用测试有生活中食品和日用品的有害添加剂测试、农药残留测试、水果甜度和表面缺陷测试、蔬菜新鲜度测试、烤箱内食材烤制熟度测试、肤质测试等,未来还将利用多光谱芯片实现人体无创血糖测试。

  三等奖

  天空慧眼——新型机载高精度目标搜索系统

  指导教师:史浩东战俊彤张肃长春理工大学空间光电技术研究所

  项目成员:王凯凯张伟何春风吴幸锴王鹏程秦欢张萌潘泽

  项目简介:新型机载高精度目标搜索系统,是一款搭载于无人机平台,可对地面目标进行高精度、高对比、高效率、全天候搜索的新型光电吊舱。本系统可实时、高效获取高分辨率可见光偏振和长波红外多维度图像,集成先进的图像融合与系统标定技术,实现复杂背景环境下目标对比度提升30%、识别精度提升20%的技术指标。本系统可用于伪装目标识别、物证快速搜寻、溢油溯源治理等领域,为维护我国国防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三等奖

  基于多源图像和激光雷达数据的目标识别技术研究

  指导老师:王世峰——光电工程学院

  项目成员:李想、张少岭、曹天兴、彭建宇、王登昊、汤雯珺、邵思涵、安梦雨

  项目简介:近年来,目标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例如渔业管理、交通管制、紧急救援行动,行人监测等。通常单一数据的目标检测结果总会存在偏差,且单一数据的检测通常会受到使用环境的限制。现就基于多源图像及激光雷达数据的目标识别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数据的研究发现基于各类数据的目标识别技术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实验结果表明IOU(联合交叉)K均值可解决SAR相对极端的长宽比问题,嵌入软阈值注意模块(STA)可减小噪声和复杂背景的影响。背景抑制和适当的特征扩展可加速基于红外图像的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过程,提高模型的性能。通过实验得到基于SAR、红外图像和激光雷达三类数据的目标识别结果,发现针对不同场景对三类识别结果进行融合时,识别效果显著提升。

上一篇:【同心战疫】长春理工大学持续推进疫情防控期间本科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下一篇:【同心战疫】长春理工大学召开疫情防控动态清零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

报名咨询热线

400-101-7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