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推选结果公布,东南大学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组团式帮扶项目《让千年彝绣焕发时代光彩 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从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申报的66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入选11项典型项目。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东南大学2013年开始定点帮扶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在校地共同努力下南华县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在总结脱贫帮扶工作经验的过程中,东南大学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南华实际提出“培育劳务经济,增加非农产业收入”的帮扶项目——《让千年彝绣焕发时代光彩 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并与高校结对、与企业及地方政府联合,在全国高校首创“校校地企”协同帮扶模式,实现促进南华彝绣文化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与“绣娘”创造美好生活的有机统一。
2018年至今,学校制定“1+N”彝绣扶贫车间帮扶方案,5个扶贫车间覆盖了南华县辖6镇4乡的一半地区,“一个中心、多个分部”的扶贫车间模式,发挥了龙头作用并辐射到偏远乡村,形成“共生共荣”的利益共同体;校地联合共同培训彝绣人才,共在南华县10个乡镇的35个村以及县外举办彝绣技能培训班123期,免费培训绣娘8947人次。其中贫困妇女1222人次,残疾人237人次;成功培育龙头企业1家,构建“龙头企业+车间+绣娘+订单”的带贫模式,该企业2014年营业额不足10万元,目前已有固定用工96人,长期聘用绣女达167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绣女309人、残疾绣女48人,年销售收入达1176余万元,绣娘月收入最高超过了7000元,最低不少于1200元。三年来,帮扶项目在精准帮扶南华彝绣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学校通过多样方式拓提升彝绣影响力。2020年,学校帮扶作品——身着彝绣服装表演的彝族舞蹈《唤》在云南省“彩云奖”比赛中获奖,并应邀在线参加了2021西日本中国留学生春节联欢会,挂职干部向海外留学人员讲述了舞蹈背后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传达了党和国家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的决心。
供稿:校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