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校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2023年6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指导各地各高校组织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各地各高校组织动员1100余万师生组建30余万支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社会大课堂,精心打造新时代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厚植家国情怀、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为总结特色案例、宣传先进典型,特开设专栏,专题展示各地各高校有益经验,推动形成全战线同题共答的优良生态。
电子科技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针对集成电路专业特点,与国家重点单位、专精特新企业等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聚焦机制深化、基地共建、队伍建设、模式创新,探索新时代实践育人新范式,努力培养更多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中国芯”人才。
聚焦机制深化,弘扬实践育人“主旋律”。明确目标任务,围绕“报国红色、军工底色、成电特色”推进实践育人落实行远,传承陈星弼院士“以科学服务人类”的崇高精神,坚持以国家集成电路重大需求为引导、产教融合为特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健全课程体系,把实践教育纳入培养方案的必修环节,强化核心课程的实践学时,设置33学分的集中实践教学,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全面开展。实施一流本科教育与新工科建设升级工程,在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与企业全方位合作,引导学生到“闻得见硝烟、听得见枪声、看得见战场”的地方去学思践悟。完善激励机制,把社会实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部分,与评奖评优、推优入党等相结合。与领军企业共设实践专项基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精准锚定人生方向。
聚焦模式创新,打好实践育人“组合拳”。开展体验式调研实践,组织师生赴全国50余家企业开展调研实践,聆听科技工作者们潜心科研、矢志报国故事,强化“筑梦中国芯”的使命感。开展交互式课程实践,开设“本科生暑期企业课堂”,举办“研究生学术交流月”活动,邀请“卡脖子”领域企业专家进校授课,提升学生学术创新能力和职业胜任力。持续开展“一条龙IC综合实验、一次芯片流片验证、一学期企业工程实践”的“三个一工程”计划,在“教学实验-实景训练-工程实践”的链式培养中打通知识学习与信仰塑造的“任督二脉”。开展沉浸式项目实践,实施工程拔尖人才“栋梁计划”,依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瞄准重大工程难题进行实践攻关。实施“强芯铸魂”贯通培养特别行动计划,突出理论与实践一体、课程与项目融合、学校与企业协同、核心与个性并举,超常规培养能够胜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集成电路领域拔尖创新和领军人才。
聚焦基地共建,汇聚实践育人“同心圆”。延展覆盖广度,打造“一核四翼”的基地建设新路径,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实践平台,在校内搭建1个前沿基础创新集群。与国家重点单位、专精特新企业共建130余个校外实践基地和10余个联合实验室,打造川渝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4个互通共融基地集群,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增加交流频度,推动师生党支部与重点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开展主题教育联学活动,以高质量党建凝聚发展合力。聚焦国家急需领域举办产业论坛,组织师生与企业面对面,贯通教育链、人才链、科技链和产业链,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提升耦合精度,坚持实践活动与国家战略、行业发展、学生成长相结合,将社会实践与产业研发和生产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瞄准企业真问题,开展真研究,做出真贡献。
聚焦队伍建设,锻造实践育人“主力军”。择优选聘师资,构建辅导员“精准导航”、班主任“专业引航”、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行业导师“工匠传承”四位一体的师资队伍体系。推动“校内+校外”双导师协同育人,校内构建含近70名高层次人才在内的多学科交叉导师队伍,聘任党政干部、思政教师等担任实践指导老师,负责科研育人和专业引导;校外聘任20余家重点单位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等担任行业导师与产业教授,负责精准指导和行业引领。注重师资培养,实施教师队伍工程能力提升计划,选派一线教师前往合作企业进行一个月以上的跟岗研修,深入了解国家和产业需求,在师资能力提升上进行先导性探索。成立“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中心,依托“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指导教师把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实践方案中。优化师资考核,把教师指导实践活动纳入考评体系,对优秀项目及教师给予表彰奖励,激发专业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篇: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