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英民带队来校调研,对环境法研究所的建设成效表示赞许,并提出要求和期望。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吕文艳,校长窦贤康等出席调研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沈壮海主持。
座谈会上,窦贤康对赵英民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重点介绍了我校法学院和环境法研究所的学科发展、队伍建设、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现状,表示学校将紧密围绕国家生态文明战略需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环境法研究所建设成国家级的环境法治智库、理论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高地,在全球环境治理的法治建设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中国环境法治发展和全球环境治理做出更大贡献。
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秦天宝汇报环境法学科建设情况。研究所成立于1981年,后由武汉大学和国家环保局共建,长期关注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法治需求,承担和参与《环境保护法》等上百部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的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多名学者受聘担任生态环境部法律顾问、咨询专家,多名教师参加国际环境公约的谈判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千余名各类环境法治人才。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汪的华汇报资源与环境学科建设情况。近年来,资源与环境学科定位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际知名”,在生态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碳中和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特色成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别涛表示,回到母校分外亲切,为母校取得的进步感到自豪,希望母校越来越好。他指出,虽然中国生态环境法律框架体系已基本形成,构建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框架还任重道远,希望环境法研究所再接再厉,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赵英民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了武汉大学128年的办学历史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环境法所成立40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环境法所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端环境法人才,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奠定和建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生态环境部的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关键期,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产生深远影响,环境法的发展面临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为实现美丽中国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们需要积极完善法律保障,系统研究环境法典编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环境保护、国际环境公约履约等领域法规建设,希望武汉大学继续发挥学科优势和智库资源,为美丽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座谈会前,赵英民一行参观校史馆,对武汉大学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底蕴表示肯定。在环境法研究所原办公楼,赵英民与前所长蔡守秋、肖隆安等亲切交流,了解工作和生活情况。在法学院,赵英民与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师生座谈,法学院院长冯果汇报了学院建设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