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环境思政育人体系是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外国语学院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才规律,聚焦“五个思政”,推进“三全育人”,尤其是在“环境思政”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不断优化品格熏陶的育人硬环境、素养提升的育人软环境和空间清朗的网络“虚拟”环境,让学生在充满阳光和关爱的环境中成长成才。
优化育人“硬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要有效地熏陶学生,必先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为此,学院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加强育人“硬环境”建设。
建设文化传播阵地。在办公楼9楼利用公共平台建设环境雅致的“外院阳光书吧”。提供外语专业辅导书籍、外文小说、学术期刊、励志图书等供学生阅读;墙面上布置有精典书籍推荐区、学院文化展示区、优秀校友宣传区;配备有个性沙发、茶几、桌椅、绿植。书吧24小时开放,书籍自取自还,既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也让他们养成诚信品质,不断提升个人修养。
建设党建宣传阵地。在办公楼9楼走道区域建设“外国语学院党建文化长廊”,宣传党的历史、重要历史事件、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党内先进典型宣传,提供党史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等类型的书籍供学生阅读,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
建设典型推介阵地。办公楼7楼主要宣传教学、科研、学习方面的师生先进典型,如获得学校“任大龙奖教金”“教学质量优秀奖”“名导工作室”“优秀硕士生导师”等表彰的教师典型,在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奖或获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的大学生典型,努力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优化育人“软环境”
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归属感、认同感,提升学生的人格品德、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学院围绕“阳光文化”品牌,大力加强学院学风院风教风建设,不断优化育人“软环境”。
围绕学生素质拓展,加强“阳光文化”品牌建设。“阳光号列车”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曾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近三年来,“阳光号列车”青年志愿者先后到兴山县水月寺镇中心学校开展暑期支教、担任武汉军运会志愿者、参与荆州博物馆对外文化宣传、为老年大学的老人进行英语培训、到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献爱心活动、担任疫情防控和“创文”志愿者等等,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阳光文化节”活动是学校首届校园文化精品活动,自2006年以来,每年一届,如今已办至第十六届。目前,第十六届“阳光文化节”已开展的活动有“红星照耀中国”英语演讲比赛、“阳光杯”歌舞剧之夜、“青春心向党、党史故事我来讲”党史故事分享会、“向阳而生”新生辩论赛、才艺展示、外文配音大赛、“心享悦读”读书分享会,阳光青年、阳光班级、阳光寝室评选等,“阳光文化节”闭幕式暨颁奖晚会将根据疫情情况适时举办。
围绕院风学风教风,做好师生凝心聚力工作。组织教职工踏青、组织党员到革命老区接受教育、开展师生趣味运动会、组建教职工合唱团等,努力为促进学院凝聚力的形成营造良好氛围。学院师生先后在“长江大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教职工合唱比赛”和“长江大学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金秋歌会”中获得一等奖。学院还开展了院徽院训的征集,不断提炼“阳光文化”精神,建设良好的院风学风教风。
围绕经济困难学生,千方百计给予关心关爱。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院领导一方面积极争取学校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积极发动校友共同关心学弟学妹的成长。2021年,共争取校友资助困难学生经费11万元。此外,学院领导也开展结对帮扶。
围绕“清廉长大”建设,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加强制度建设,切实做到“凡事三有”,先后制定或修订各项规章制度10余个;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落实《长江大学二级党组织委员会议事规则》《长江大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加强廉政文化宣传,举办廉政专题党课,在“阳光书吧”设立廉政文化书籍专柜。
优化育人“虚拟”环境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学院不断优化网络“虚拟”环境,充分发挥网站、微信公众号、群组等的正向引导作用,确保网络空间清朗,打造学生网络精神家园。
加强网络宣传内容建设。及时更新学院官网信息,充分展示学院办学成绩和特色,加强学院重要活动宣传,做好学院党务院务公开;加强“长大阳光外院”微信公众号微文的推送,结合专业特色,开办《为伊读诗》《语你鉴赏》《拾光隧道》《语你同行》《党史教育》等栏目,创设高雅的网络“虚拟”环境。
加强网络宣传阵地管理。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外国语学院网络宣传管理办法》,网站、微信公众号、工作群组等平台管理责任到人,相关涉密人员均与学院党委签订了《保密承诺书》。
学院环境的优化,也为学院育人工作带来了可喜的变化。郭红雁同学被评为“湖北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本科生党支部获评2021年“长江大学先进党支部”,并被推荐参评“全国样板党支部”;“阳光号列车”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发力;广大学子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层次和等次不断提升&。
学院将进一步挖掘现有资源,坚持寓教于境、寓教于景、寓教于情、寓教于美,传承好“阳光精神”,创新“阳光文化”,建设“阳光外院”。(外国语学院供稿)